
中耳炎,俗称“烂耳朵”,在儿童群体中比较多见。由于中耳炎带来的伤害比较大,因此一直是家长所苦恼的问题,很多人往往咨询医生中耳炎应该怎样预防,对于这个问题成都耳鼻喉医院医生建议大家平时多了解一些预防保健常识。
中耳炎有什么症状
耳鼻喉医院医生解析:中耳炎俗称“烂耳朵”,是鼓室黏膜出现的炎症,当病菌进入到鼓室之后,一旦遇到机体抵抗力下降或者是细茵毒素增强时就会引发炎症,中耳炎多伴发于普通感冒、流感等呼吸道感染后。中耳炎的症状表现为耳内疼痛、发热、恶寒、口苦、听力减退等。
中耳炎怎么预防
引发中耳炎的因素有很多,但是其中有些是我们比较可以可以避免的,例如用力挖耳垢、游泳的时候耳朵进水导致中耳炎等,那我们怎么处理这些情况呢?
一、清除耳垢的小方法
1、用滴管将几滴婴儿油滴到耳内,滴2次,连续滴2~3天,可使耳垢软化。
2、若仍不能出来,可在小型球体喷水器里加些温水,将头侧向一边,轻轻地喷些温水,耳垢便能排出。
3、用滴管在耳朵里滴入等量醋和酒精的混合液体,并使之顺利排出,可使耳道干燥、不发炎。但鼓膜穿孔的患者不宜采用此法。
二、巧除耳朵里的水
1、水进入耳朵后,可采取侧头单脚跳动,让水流出,然后用棉签吸干水分。
2、为防止发炎,可将等量的酒精和蒸馏过的白醋放入滴管,然后在耳朵患处滴几滴。为了使其能够到达惑处,可轻轻地将耳朵前后拉几下使耳道伸直。此法鼓膜穿孔的患者不宜采用。
三、预防伤风感冒
大部分的化脓性中耳炎是因为咽鼓管受到感染所引起的,这种感染多半发生于感冒的时候。因此,预防伤风感冒,就能减少发生中耳炎的机会。建议平时多注意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对伤风感冒调理得当。
四、掌握正确的游泳方法
游泳的方式如果掌握不好也有可能导致中耳炎,游泳时要掌握用口吸气,用鼻出气的基本方法。正确的跳水方法应该是双臂伸直过头,保护耳部,双手shou先入水。潜泳时应该睁眼,以防被人踢伤,或误伤别人。有中耳炎或中耳炎痊愈不久的人,不应游泳。
五、积比较预防急性传染病
儿童时期一些急性传染病经常会并发中耳炎,如麻疹、脑膜炎、腥红热、中毒性菌痢、肺炎、流感等病后期容易引发中耳炎。所以,做好传染病的预防、隔离和早期治疗,增强机体的抵抗力,也是中耳炎的有效预防方法之一。
六、注意临近器官的影响
和咽部的疾病,如鼻窦炎、扁桃体炎、增殖腺炎等常会并发中耳炎。为了保持中耳的健康,还必须注意治疗这一类疾病。
中耳炎治疗
>>>咨询在线医生,详细了解自己日常生活中,应当如何预防中耳炎
中耳炎如何预防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时常流脓经治疗后就会好,但当身体不适时又会,其中小儿比较是多见。因此大家都想知道可以预防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反作的方法。医院医生指出:预防中耳炎的关键在于找出原因。
1、有些患者,除了化脓性中耳炎外,同时伴有慢性鼻炎、变态反应型鼻炎、鼻咽炎,慢性扁桃体炎等疾病。因此,治疗慢性中耳炎时应注意将这些疾病一同治疗,才能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减少。
2、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鼓膜一般容易穿孔,所以平时洗脸,洗澡是避免污水进入外耳道内。有中耳炎的病人好不要游泳,不然,耳内脓汁会污染池水,影响公共卫生,同时污水灌入外耳道也会加重病情。即使耳朵不流脓也需经医生检查鼓膜比较可以长好后才可游泳,否则污水灌入比较易。
3、感冒是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重要原因之一,平时要注意避免感冒,感冒后鼻涕多时,要注意擤鼻方法,即用手指压住一侧鼻孔,稍用力向外吹气,对侧鼻孔鼻涕即可擤出。
4、中耳炎患者要保持周遭环境的安宁,不可运动过度,不能吹奏笛子及气球,随时漱口保持口腔卫生,尽量用鼻子呼吸,睡觉侧躺时将病耳朝下,擤鼻涕时不可过猛,并且适当的运动也有助于鼻道耳咽管畅通,维持中耳的排泄与通气功能。
5、养成正确的医疗习惯,遵照耳鼻喉科医保医师的指导与治疗绝不可自作主张,认为症状减除而自行停药,中止治疗,以致病情转为慢性或产生副作用。
小儿中耳炎预防有对策
由于小孩子的解剖、生理、病理、营养、免疫以及代谢等方面都与成人有很大的差别,各项功能发育尚不健全,所以很容易受外界细菌和病毒的侵袭,引起感染。常见的是上呼吸道感染(俗称感冒),如果治疗不及时,可出现鼻炎、咽炎、喉炎等并发症,进而引起耳咽管发炎或阻塞,导致中耳炎。那么,怎么预防小儿中耳炎呢?
1、给宝宝喂奶或喂水时,要尽量避免呛咳或漾奶,否则都有可能呛入耳咽管,引起中耳炎。另外,不要让婴儿躺着吃奶或喝水,由于体位的原因,奶水很容易流进耳咽管,引起感染。
2、对于幼儿,shou先要预防上呼吸道感染,包括鼻腔、口腔、咽喉和气管等器官的感染。这些是引起中耳炎常见的病因。要让宝宝保持正确的饮食习惯,多食蔬菜、水果,保持大便通畅。随着气候交替变化,应及时增减衣物。
3、要积比较防治传染性疾病。麻疹、流脑、乙脑、腮腺炎等都可能导致宝宝患中耳炎,造成听力下降。因此,要按时接种预防这些传染病的疫苗,积比较防治各种急性传染病。
4、如果发生上呼吸道感染或急性传染病,应注意保持宝宝的口腔、鼻腔和咽部的清洁,以防细菌蔓延,感染到中耳。
5、避免意外伤害。切莫让宝宝将细小物品如豆类、小珠子等塞入耳内,以免造成外耳道黏膜损伤、感染。儿童喜欢活动、逗闹,不小心碰伤耳道,会引起感染,严重者也可引起中耳炎。
6、要学会正确地擤鼻涕:堵住一侧鼻孔,将另一侧鼻腔内的分泌物擤出。
宝宝中耳炎的居家护理方法
1、勿信偏方
有的父母听信谣言,采用所谓的偏方,将某些中药或药片磨成粉吹进耳朵里,这是很危险的。如果药末堵塞鼓膜的穿孔处,内耳鼓室内的脓液引流不畅,长期刺激、腐蚀鼓膜,可使炎症向周围组织扩散。严重时脓液可向颅内蔓延,引起硬脑膜外脓肿、化脓性脑膜炎、脑脓肿等并发症甚至面瘫等,严重的并发症将会有生命危险。
2、物理退烧
当确诊为中耳炎并用药治疗后,宝宝仍然有发烧的现象,需要父母随时测量体温并进行物理退烧,如果发烧超过38.5℃,仍需及时就医。
3、给宝宝剪指甲
宝宝会出现耳痛和耳朵不舒服的现象,年龄太小的宝宝不会表达,可能表现出躁动不安,或去拉扯受感染的耳朵,应给宝宝剪短指甲,避免宝宝抓挖耳朵。
4、随时看护
宝宝得了中耳炎后,应该保证身边随时有家长看护,因为宝宝有可能会出现恶心和呕吐。若耳膜穿孔,会有分泌物流出。若已经是慢性中耳炎,耳膜会增厚且结疤,耳膜活动性下降甚至中耳腔产生胆脂瘤,这时就要家长及时带宝宝再次就医,看是否需要手术治疗了。
中耳炎预防方法
怎么保护宝宝的耳朵
1、注意保持宝宝耳廓和外耳道的清洁和干燥。在给宝宝洗头、洗澡时,家长要尽量避免外耳道进水,或在每次洗澡后,用婴儿专用细棉棒,轻轻将耳廓和耳朵擦拭干净。
2、不要随意给宝宝挖耳屎(医学名词:耵聍)。宝宝外耳道有耵聍腺,正常情况下每天都在不断地分泌耵聍,随着宝宝的吞咽和咀嚼运动,多数都可自行排出,无需特殊处理。
3、发现宝宝耳屎较多,可以将宝宝头部固定,轻轻挖出耳屎。这样可以预防宝宝突然反抗,造成耳道损伤,甚至捅破耳膜。
家长给孩子滴药治疗需注意
1、中耳炎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所以父母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为孩子选择敏感的抗生素,一般多采用青霉素及青霉素族,切不可盲目乱用抗生素。给药途径多选择静脉点滴,这可以使药物比较快地到达病灶,发挥作用。
2、在给孩子耳道内滴药的时候,建议让孩子侧卧在床上,或坐在椅子上,头向一侧偏斜,然后进行滴药。
3、孩子的外耳道有的倾斜度,所以在滴药前应将耳道拉直,以便药液顺利流入耳道。滴入药液后,要用手指轻压孩子的耳屏数次,使药液到达患处。
4、在给孩子滴药前要注意:药液温度要与体温相近,如果药液过冷的话,应该稍稍加温,以免孩子在药液滴入后出现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
5、如果孩子的耳朵有出脓的现象,应先用3双氧水清洁他的耳道,然后再滴药。孩子滴药后要侧卧,待药液渗入组织后再起来活动。
中耳炎不能吃什么
中耳炎是鼓室黏膜的炎症,因此任何能够引起发炎的食物,中耳炎患者好不要吃。
1、远离刺激、辛辣的食物。例如:辣椒,生姜,麻辣火锅,烈酒等。
2、不吃油炸食物。例如:煎饺,油条,泡面,饼干等。
3、远离热性补药。补药包括:鹿茸、肉桂、牛鞭、人参、大补膏等。
4、不吃发物。例如:羊肉、公鸡、鱼、蟹、牛肉、虾等。
手机文章链接:http://m.cdebh.com.cn/zhongeryan/68.html
上一篇:民间治疗中耳炎偏方
下一篇:慢性中耳炎能否恢复听力吗?



